电话:1865866802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玉环资讯

玉环市沙门镇龙联村盘活村级留用地

来源:玉环人才网 时间:2021-12-01 作者:玉环人才网 浏览量:

午后,觅一方幽静,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在斑斓的花木间荡着秋千……

如此惬意生活,不止于梦境与想象。11月下旬,记者在玉环市沙门镇龙联村的村民家中就切身感受了一番。村民的家门口处处是景,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离家不远处还有一处环境优美的纳凉地——龙山公园,循着石阶登高而上,曲径通幽。闲坐凉亭,远眺村庄,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颇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

“我们是合并村,由原先的墩头村和干家岙村合并而成。村名为龙联,是因为墩头有一座龙山,干家岙有一汪龙潭,一山一水,双龙联合,由此得名。”玉环市沙门镇龙联村党支部书记冯跃华说。2018年,行政村调整之前,冯跃华还是墩头村的党支部书记。

一个经济薄弱村一改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成为了村民们喜闻乐见的花园式安居村。这种脱胎换骨式的蝶变,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而这场蝶变的转折点,就是村级留用地的开发。

墩头村四面环河,耕地面积190亩,村民以农业耕种为生,下田耕作、养鸡养鸭,依托流经村庄的河流,寸寸农田是村民生产生活的主阵地。

“村里农田的地势较低,每到台风季节,雨势一大,水流一急,农田经常被水淹,这么一来庄稼也就长不大长不活了。”龙联村工作人员林君飞说,农民看天吃饭。

2013年,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冯跃华改变发展思路,决定放手一搏,与村委委员一同出谋划策,筹措资金,盖起了一幢村部综合大楼。

8年后再回首,站在龙联村墩头片区文化礼堂外,冯跃华指向不远处的村部综合大楼说,“就是那幢大楼,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就是从这里赚到的。”

对于第一桶金如何切实用在村民身上,冯跃华思索再三。他意识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离不开生活质量的提升。于是,他着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2014年,墩头村争取到省级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新建了文化礼堂、文化长廊、篮球场等,建成综合性休闲广场,被称为“村民之家”。2015年,墩头村列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名单,小乡村从此“改头换面”,焕发新颜。村里的绿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沿河景观的美化,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色彩亮丽的健身步道彰显着活力气息,村民们也住上了美丽庭院,生活幸福指数蹭蹭直上。

第一桶金投入乡村建设,总有不够用的一天,冯跃华他们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墩头村有一块13.6亩的村级留用地,是2005年沙门镇根据常驻人口数在玉环沙门滨港工业城北侧异地安置村级留用地中分到的。随着滨港工业城的初具规模,以及交通环境改善,这块村级留用地可谓是寸土寸金。

“13.6亩地,如果租毛地的话,一年的租金大约在27万元,但是如果建厂房,一年能租到200多万元,哪怕是负债,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冯跃华说,要让村民切切实实享受到福利,走共同富裕的路子,这道选择题,答案很明确了。他们算了这笔账后,决定开发村级留用地,建设标准厂房。

2016年,浙江省出台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厅将以资金补助的方式,支持村级集体利用村内资源资产兴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开发村级留用地,建设标准厂房,墩头村借改革“东风”顺水推舟。

2018年,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的三层标准厂房在村级留用地上拔地而起。厂房建好后,顺利出租给当地3家企业,第一年村集体收入约160万元。

如今,龙联村又在干家岙片做起了文章,因地制宜,让寸土变寸金。龙联村依托干家岙片的自然资源,整合旅游项目和特色农产品,开发研学基地、休闲娱乐等项目,推动乡村发展,带领村民致富。

采访当天,冯跃华带着记者来到了干家岙片,入村口一带种着成片的桃树,一旁的溪流沿村流淌,与鹅卵石砌成的河道相映成趣。遥想,待到明年春天,桃花盛开时,这般田园风光定是迷人欲醉。

“这里原先是农田荒地,错落着几间茅草房,毫无美感,经过这两年的规划建设,干家岙片也大变样了,接下来会更不一样。”望向干家岙溪流的上游,冯跃华心中早有打算,随着干家岙片改造计划的逐步推进,这里会有世外桃源、龙潭清泉,还将建设发电站科普基地、星空馆等游玩体验项目。

见山望水,闲游乡间,把这头的龙山与那头的龙潭联结起来,龙联村的乡村风貌犹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这片寸土之上,正在孕育着共富之“花”,畅想未来,村民的生活将越来越惬意。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8658668028
工作日 8:00-17: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用微信扫一扫